工业除湿机厂家

常见问题
一种冷库用低温除湿机的制作方法
栏目:常见问题 时间:2024-10-15 22:17:40
  

 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除湿机,特别涉及一种冷库用低温除湿机。

  

  背景技术:

  

  对于一般性的低温除湿机组,由于蒸发器结霜的问题,参按国家标准只能适用于5℃以上的工作环境,而低于该温度的环境,由于不能很好的解决除霜的问题,会形成较长的除霜周期和除霜不彻底的现象,导致机组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报警停机。

  

  技术实现要素:

  

 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,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库用低温除湿机。

  

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库用低温除湿机,包括室内机和机体,室内机包括离心风机、除湿再热器、蒸发器、过滤器、膨胀阀、电磁阀、除霜换向阀、高压控制器、涡旋压缩机、气液分离器、低压控制器;

  

  所述机体的送风口设置离心风机;

  

  所述除湿再热器的出口管依次连接过滤器,电磁阀,膨胀阀;

  

  所述膨胀阀的进口与所述电磁阀连接,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接;

  

  所述除霜换向阀为四通阀,其第一出口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,第二出口与所述除湿再热器连接,第三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回气管连接;第四出口与涡旋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;

  

  所述高压控制器一端连接除霜换向阀,另一端连接所述涡旋压缩机;

  

 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涡旋压缩机,另一端连接低压控制器。

  

  优选的,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凝结水孔,所述凝结水孔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下端。

  

  优选的,所述机体外部还设置有微电脑控制器、回风面、底座,所述有微电脑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端部,所述回封面设置在所述机体外部中间部位,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底部。

  

  与现有技术相比,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:

  

  (1)本实用新型针对低温除湿机以上长期存在的除霜问题,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换向热气除霜的设计理念,解决了低温除湿机除霜的问题,在较短的时间周期里,能比较全面地去除蒸发器表面的霜层,提高了机组冷冻除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,延伸了低温除湿机的使用范围,可以在低至0~10℃的冷冻库稳定可靠的运行。

  

  (2)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巧妙,结构简单,容易操作,效果显著等的特点。

  

  附图说明

  

 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,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:

  

 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;

  

 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;

  

 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。

  

  具体实施方式

  

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。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,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。应当指出的是,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,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,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。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。

  

  实施例1

  

 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冷库用低温除湿机,如图1、2、3所述:包括室内机和机体,室内机包括离心风机4、除湿再热器5、蒸发器6、过滤器13、膨胀阀11、电磁阀12、除霜换向阀14、高压控制器15、涡旋压缩机10、气液分离器9、低压控制器8;

  

  所述机体的送风口设置离心风机4;

  

  所述除湿再热器5的出口管依次连接过滤器13,电磁阀12,膨胀阀11;

  

  所述膨胀阀11的进口与所述电磁阀12连接,膨胀阀11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6相连接;

  

  所述除霜换向阀14为四通阀,其第一出口与涡旋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接,第二出口与所述除湿再热器5连接,第三出口与所述蒸发器6的回气管连接;第四出口与涡旋压缩机10的进气口连接;

  

  所述高压控制器15一端连接除霜换向阀14,另一端连接所述涡旋压缩机10;

  

  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一端连接涡旋压缩机10,另一端连接低压控制器8。

  

  进一步地,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凝结水孔7,所述凝结水孔7设置在所述蒸发器6的下端。

  

  更进一步地,所述机体外部还设置有微电脑控制器2、回风面1、底座3,所述有微电脑控制器2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端部,所述回封面1设置在所述机体外部中间部位,所述底座3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底部。

  

  综上所述:与现有技术相比,本实用新型针对低温除湿机以上长期存在的除霜问题,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换向热气除霜的设计理念,解决了低温除湿机除霜的问题,在较短的时间周期里,能比较全面地去除蒸发器表面的霜层,提高了机组冷冻除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,延伸了低温除湿机的使用范围,可以在低至0~10℃的冷冻库稳定可靠的运行。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巧妙,结构简单,容易操作,效果显著等的特点。

  

 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。需要理解的是,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,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,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。

【声明:】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经本站整理和编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交流和学习之目的,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,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。管理员邮箱:y569#qq.com(#改@)

本文标签: